科技扎根黑土地
金秋九月,又是东北大地丰收的季节。驱车穿行在辽宁的田间地头,最引人注目的不是遍野的金黄,而是农田里忙碌的农机、空中嗡鸣的植保无人机,以及各类精准监测的农业设备。
金秋九月,又是东北大地丰收的季节。驱车穿行在辽宁的田间地头,最引人注目的不是遍野的金黄,而是农田里忙碌的农机、空中嗡鸣的植保无人机,以及各类精准监测的农业设备。
这里是辽宁彰武,新中国科学治沙的起点。70余载风雨兼程,这片土地上演了“瀚海变绿洲”的人间奇迹,作为“三北”防护林的重要一环,用“沙退人进”的坚守,绘就了“人沙和谐”的绿色画卷。每一粒黄沙都承载着治沙精神的洗礼,每一棵绿植都埋下了守护未来的伏笔。
孙建国,原彰武县人民政府党组成员,二级调研员。国家高级研学实践指导师,中国广播电视协会音乐工作委员会理事,中华诗词学会会员,辽宁省音乐家协会会员,辽宁省歌唱与演播艺术协会会员,在第十三届“和谐之声”《共和国骄子》全国大型系列主题征文优秀主人公评选活动中,荣获“
为进一步提升全县学校领域共青团、少先队干部队伍领导力和研学教育实践能力,传承弘扬彰武治沙精神,赋能团、队干部职业发展,形成“团委-少先队”工作联动机制,2025年9月8-9日,团县委组织开展的彰武县中小学团委书记、大队辅导员研学培训班在阜新市彰武治沙学校圆满举
为进一步提升全县学校领域共青团、少先队干部队伍领导力和研学教育实践能力,传承弘扬彰武治沙精神,赋能团、队干部职业发展,形成“团委-少先队”工作联动机制,2025年9月8-9日,团县委组织开展的彰武县中小学团委书记、大队辅导员研学培训班在阜新市彰武治沙学校圆满举
同济大学图书馆始建于1934年,历经多次搬迁与重建,现由四平路校区图书馆、嘉定校区图书馆、医学图书馆沪西校区、医学图书馆沪北校区、德文图书馆、同济大学博物馆、彰武区学习空间组成,总面积近8万平方米,标准阅览座位7600余个。
坚定不移地秉持“产业强县”战略,聚焦优势产业的升级以及新兴产业的培育。与此同时,着重应对工业增长压力等制约性因素,全力推动县域经济迈向高质量发展之路。
日前,经阜新市妇联积极争取,阜新市《彰武生态文化视角下研学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成功入选2025年度中国儿童中心儿童研学院立项课题名单(全国共19个),实现阜新市儿童生态研学项目首次纳入国家级研学实践交流平台。
近日,中国儿童中心公布《2025年度中国儿童中心儿童研学院专项课题立项名单的通知》,彰武县生态研学游《彰武生态文化视角下研学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被准予立项。
在这里,新中国科学治沙开始的地方,70余年铸就了瀚海变绿洲的人间奇迹。
各地麦收加速进行。河南麦收整体进度已超98%。在鹤壁市淇县,收割机、运粮车均安装了定位模块,农技人员在园区智慧农业平台上就能实时查看行驶速度、作业轨迹等信息,及时提醒机手调整收割速度,降低机损。山东全省小麦收获已过四成,在聊城茌平区,当地统筹农机调度,投入21
加强荒漠化综合防治,深入推进“三北”等重点生态工程建设,事关我国生态安全、事关强国建设、事关中华民族永续发展,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崇高事业。2023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内蒙古巴彦淖尔考察并主持召开加强荒漠化综合防治和推进“三北”等重点生态工程建设座谈会
经过三北地区亿万人民群众40多年的接续奋斗,“三北”工程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不仅创造了荒漠变绿洲、荒原变林海的生态奇迹,而且铸就了“艰苦奋斗、无私奉献、锲而不舍、久久为功”的“三北精神”,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注入了强大精神动力。为传承弘扬“三北精神”,
阜新市文旅广电局以“五色文化”为主线,在沈阳都市圈率先破题,着力构建“沉浸式研学+场景化育人”的全新生态。在阜新,研学旅游正在成为文化传承的载体、乡村振兴的支点、全域旅游的引擎。
2025年5月25日,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及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纪念男女平等基本国策实施30周年,迎接“六一”国际儿童节,由辽宁省妇联、辽宁省政府妇儿工委办公室、阜新市妇女联合会联合主办的“男女平等 童享未来”主题北斗乐跑家庭亲子健身活动,在彰武县德
5月21日,来自辽宁省实验学校204名师生,以科尔沁沙地歼灭战为生动实践课堂,在阜新彰武治沙学校开展了一场别开生面的生态研学之旅。此次研学活动精心设计“科学解码·治沙探索”、“历史回响·精神溯源”和“绿洲之约·战沙勇士”三个环节,巧妙的将科学探索与精神传承融合
5月21日,来自辽宁省实验学校204名师生,以科尔沁沙地歼灭战为生动实践课堂,在阜新彰武治沙学校开展了一场别开生面的生态研学之旅。此次研学活动精心设计“科学解码·治沙探索”、“历史回响·精神溯源”和“绿洲之约·战沙勇士”三个环节,巧妙的将科学探索与精神传承融合